聚焦史前文明 共研教学新思路——《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》教研室召开第六讲集体备课会


发布时间:2025-04-01 19:36:18
内容来源:
浏览次数:
 

  2025年4月1日,《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》课程教研室在马克思主义学院1116办公室举行第六次集体备课会议。本次会议由教研室主任滕传婉主持,教研室的大部分教师参与了研讨活动。会议的核心议题聚焦于课程第六讲“‘五胡入华’与中华民族大交融(魏晋南北朝时期)”,旨在对教学内容进行精细化优化,提高教学品质。

  本次会议内容涵盖三个主要方面:

图片8

  首先,主讲教师余滢首先对本讲的核心内容进行了阐述,从“五胡入华”的历史背景出发,详细探讨了匈奴、鲜卑、羯、氐、羌等少数民族迁徙内地后,在政治、经济、文化等多个维度与汉族的相互作用与融合过程。她特别强调了该时期少数民族政权在制度创新、文化交流方面所作出的贡献,例如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,其推行的汉化政策在语言、服饰、姓氏等方面的融合,对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形成与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。

  接着,滕传婉老师针对本讲的课堂教学策略提出了三项建议:其一,通过播放历史纪录片片段、展示考古文物图片,以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;其二,设置“如何评价‘五胡入华’在中华民族共同体形成中的作用”等讨论题目,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;其三,建议结合当前民族政策,对比历史与现实,帮助学生理解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历史必然性与时代价值。

  最后,在解决教学中的关键难题方面,例如如何区分不同的历史观点、如何引导学生正确理解民族融合的复杂性等,教师们分享了教学经验与策略,优化了课程思政元素的融入点,确保学生能够准确把握历史发展的脉络,增强民族认同感与自豪感。

  本次备课会明确了教学目标与重点,优化了教学设计,为高质量完成教学任务奠定了坚实基础。

图、文|马克思主义学院 滕传婉

上一篇: 下一篇:
关闭页面
【网站地图】【sitemap】